AI赋能让青年更想创业

2020-11-25 15:22:10

同时也对一些项目炒作概念、没有实际创新成果的情况有所警觉。

所以就全社会而言,困扰AI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仍然是人力资源和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我们应有计划地规划相关学科的建设,分类分阶段地培养人才,以适应青年AI创业的需要。对于非专业性人才,可借鉴法国的有关经验,开设覆盖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设置“法律—人工智能联合学位”等,广泛吸收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研究有兴趣的人才投身AI创新创业。同时,需要积极推进前沿领域研究与应用实务界人才的交流,探索与国内AI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培养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现代化发展。

各高校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应学习型研究平台,为人才交流与观点创新提供保证。很多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除了将创新创业纳入到本院学生的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AI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相关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导师和算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有志从事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学生打造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解答创新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还需要妥善处理ABCD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界人士将其简称为:ABCD——编者注),加强对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融入传统教育时的风险预判,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理念,不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迷失教育本真。可以借鉴英国等的相关经验,将伦理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相结合,规避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潜在伦理隐患。完善社会学、法学等相关专业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学科构建,与时俱进地就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诸如信任危机、法律空白等问题加以研究,并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与道德规范框架内发展人工智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