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世界大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位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主场馆体育场——“太阳神鸟”建筑形态基本呈现。
12540块彩釉玻璃、近50米高空、宽约46米、采光顶玻璃约27000平米、631种玻璃规格、9014根超长格栅、3600平方超大“玻璃眼”……在经过80天的工期(除去雨期停工,有效施工时间仅45天),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神鸟”图案完成最后拼图。
东安湖体育公园是由华润置地全过程建设及运营,中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装饰”)东方装饰负责此次项目体育场幕墙工程,包含玻璃采光顶系统(“太阳神鸟”建筑形态)、内檐口铝板幕墙系统、开放式铝单板、穿孔铝单板吊顶系统等幕墙类型、施工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计划于2020年9月底完工。
“在即将迎来大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一场三馆’工程进展顺利。此次‘太阳神鸟’建筑形态的呈现,标志着主会场场馆外立面基本呈现,为后续施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场馆的顺利完工和大运会的如期举办提供了保障。”华润置地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公司工程总监徐守华告诉记者。
现实与科幻结合的“中国作品”
作为东安湖体育公园的核心建筑,体育场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由顶部玻璃采光屋面、肩部银色铝板、立面弧圆形闪银色格栅组成正圆形的“飞碟”科幻造型。由于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为夜间举办,成都大运会主场馆巧妙利用设计和材料达到光和影的自然呈现效果。“主体育场建成后,白天见图案不见钢结构,夜晚见光不见灯,‘太阳神鸟’图案依旧轮廓分明。”大运会主体育场施工方中建装饰所属东方装饰体育场幕墙项目经理钟杰介绍。
采光顶由12540块超白半钢化夹胶彩釉梯形玻璃拼装组成,通过分段压块的形式固定在双层龙骨结构上。面积约27000平方米,共有631种玻璃规格,其中69种单色彩釉、562种双色彩釉,通过利用彩釉技术确保太阳神鸟图案色泽、品质经久不衰。玻璃外部的彩釉具有散光功能,同时在玻璃内部做磨砂处理,可避免阳光直射场馆,减少紫外线,优化观众体验感。在内侧吊顶织物膜上,通过聚酯纤维材质、UV紫外光固化印刷和透光率变化等方式,形成太阳神鸟图案,不仅可以对内部龙骨进行遮挡,同时位于场内座位上的观众无论在任何角度也能清晰看见太阳神鸟图案。目前,全世界除卡塔尔世界杯体育场外,东安湖公园主场馆是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大面积使用该材料的体育场馆。
“此时正值成都的夏季,晴天采光顶上的温度可高达五六十度,对工人的施工是个严峻的考验,采用多班倒的方式,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施工,高温天气时下午三点后再开工。随着汛期的到来,雨天玻璃表面光滑,工人容易摔倒造成危险。项目部坚持在雨过天晴的1个半小时内禁止登顶施工,确保采光顶顶部水汽散去后,才可登顶。作业前必须将玻璃面上的水清理干净后,才可正常施工。同时,测试了十几种鞋子类型,选择防滑性最好的给工人配备,做好最充分的安全准备。”钟杰说。
为确保神鸟图案完美呈现,色泽和品质经久不衰。顶部玻璃屋面采用同一厂家玻璃原片、同一彩釉原料、同一工厂、同一生产线、同一温度控制、同一批工人生产等严格措施保证彩釉颜色一致。为实现玻璃弧度,全屋顶玻璃按照梯形造型下单,使用3D扫描校核主钢结构施工偏差,保证整体的正圆造型;采光顶基层为消解施工误差,实施装配式吊装,代替传统散拼组装:第一步吊装环梁,控制环梁上表面标高一致;第二部以单元板块形式安装基层龙骨,在缩短工期的基础上又提升了安装质量。
为保证采光顶如期封顶,东安湖项目采用两步吊装法,先吊装环梁,控制环梁上表面标高一致后,再将12540块玻璃组合吊装,减少工控作业频率,降低风险。同时,在采光顶上设置八个卸料平台,玻璃垂直转运至屋面卸料平台后,在单元板块铺设钢跳板进行水平转运。
“刚入场时,场内交叉作用及天气等原因,每天有效吊装时间少,一天只能吊装两百多片玻璃。项目部考虑工期问题,决定同时启用8台卸料平台,内外场20台大型履带吊同时吊装。改进方式后,现在一天最多可以吊装九百多片玻璃,大大提高了效率,基本可以实现一百多人同时在采光顶上作业。”全程参与到玻璃的设计、采购、运输、安装等过程的体育场幕墙项目副经理张炜生说道。
据了解,体育场顶部的“太阳神鸟”图案,想法来源于2001年出土于四川金沙遗址的标志性文物,产生于商代晚期。它外廓呈圆形,分为内外两层,采用镂空表现形式。内径5.29厘米,为等距分布的12条弧型齿状芒饰;外径12.5厘米,由4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
此次东安湖项目中的体育场约27000平米的玻璃采光屋面,就是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放大了近270万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太阳神鸟”。
“正圆形外观的体育场馆特别吸引我,这种在国内都是比较罕见的。而且工期压力大、技术难度超出以前的项目,高大空间项目和常规项目还不一样,全部都需要从零开始,一边施工一边学习,总结经验。所以这个项目对我们团队来说,哪怕是从业十多年的老工程人,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钟杰说。
科技与创新结合的“苛刻作品”
为满足高标准的建筑设计要求,东安湖项目采用智慧建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工期进度,相比传统施工,效率提升可达200%。
“为了将一万多块玻璃在尽可能零失误的情况下组成‘太阳神鸟’图案,我们利用BIM技术结合三维扫描仪、放线机器人、智慧二维码等智慧建造技术,精确数据采集、参数化设计下单、精确编号、材料精细化管理。”体育场幕墙项目BIM负责人彭许明说道。
东安湖公园体育主场馆幕墙施工从项目管理到项目施工做到BIM技术全过程支撑,这个是目前国内项目较为罕见的。由于体育馆采光顶需拼装玻璃数量大,种类多,如果按以往传统施工方式,在施工前用图纸来作为施工方案,不仅抽象,而且效率低,失误率高,偏差大,耗时最短需要半个月。但是通过BIM技术,将项目360度立体展示,仅需3~5天就可将工程量、项目成本核算、施工交底等工作全部完成。另外结合3D打印技术,在给业主展示施工方案时,将原有图纸展示方式改为立体模型实物展示,不仅能优化视觉感受,而且能让业主一目了然,加速推进方案讨论进程。在材料现场管理方面,由于每一块玻璃都不同,安装位置固定,项目团队为提高效率,利用BIM技术结合三维扫描仪,进行精准数据采集,根据拱高分析,确定采用平板玻璃代替曲面玻璃,并使用参数化的方式对一万块玻璃批量排版下单。同时结合二维码,给每一块玻璃量身定制了一个“身份证”。工人只需用手机扫码,就可了解该块玻璃安装位置、规格参数、安装节点等信息。这种将施工技术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不仅把施工进程进行线上全数据跟踪,同时方便施工技术交底。第三,BIM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误差,钢结构施工会涉及到施工偏差问题,通过BIM建模和三维扫描技术,提前核算下沉数据,减少误差仅5~10毫米。
“在未来建筑施工过程,利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管理将是趋势。”体育场幕墙项目BIM负责人彭许明说道
据拥有近20年工作经验,曾参与深交所、江北机场、广州新美术馆等建设、体育场幕墙项目技术总工甘应德介绍,除了BIM技术的使用外,体育场的建设还运用了3D扫描、3D打印、安码等技术。
甘应德告诉记者,立面铝合金格栅龙骨原设计为φ355mm圆管,似螺旋线形状,每根长度约22m,共120根。原设计龙骨存在长度超常规、扭曲状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低、变形量不可控等问题,对材料采购、加工安装、项目成本都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为解决问题,项目使用BIM建模、参数化分析、最优方案比对的方式,将22m长的螺旋圆管分成直线圆管和常规弯弧圆管两段,通过调整转接件,保证外立面效果不变。使用参数化编程的BIM手段,批量生成233根龙骨的加工图、安装定位图,为项目建造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由于水平格栅节点体量大,工期紧,保证外观的前提下,优化节点的施工效率非常重要,相对常规的平面图纸及模型图片,实物更能形象的展示设计意图及发现不足。我们对格栅节点通过3D打印1:2的样品,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及业主直接对着样品模型研讨相关方案,高效确定最终的优化方案。”甘应德说。
同时,为解决内部检查及传递信息的效率低下问题,项目部利用灵活的“安码技术”,将工人的基本信息存储在二维码中,除了标签表面显示的姓名、电话、工种、班组等信息外,将安全教育交底资料、疫情防控要求、施工区域等信息存到二维码中,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查看,方便快捷。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可以调整二维码显示的信息,可以快速传递相关项目要求。
东安湖体育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执行“标准化”。从施工程序到验收步骤,每一步对施工品质都达到细致要求,用科技和创新思维完成精确的建筑标准,保证了“太阳神鸟”最终呈现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控要求特别高,而且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至少要经过三次检查:劳务带班、工长、以及我负责的质量部进行检查,最后业主监理也会现场随机抽样检查,保证对现场施工的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到后来还成立了整改小分队,发现问题后责任人五分钟内到场,什么时候发现问题就什么时候解决问题。”如今已55岁的体育场幕墙项目质量负责人李天亮告诉记者。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东安湖体育公园是贯彻落实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总体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体育赛事名城建设步伐的重要项目。同时,该项目将依托东西城市轴线,通过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场馆建设、高效场馆运营,推动成都改变千年以来的城市格局,实施“东进”发展。